近日,不少家居企业陆续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家居新范式发现,尽管遭遇地产暴雷、疫情等影响,定制家居行业的整体表现仍然亮眼。如果将过去10年称为定制家居行业的“黄金十年”,那么未来10年这一风口还能持续下去吗?又能否继续发挥“虹吸效应”?近日,顾家家居发布了“一体化整家”战略,作为跨界定制的元老企业,顾家家居或许能为行业提供一点新思路。
“顾家定制”的新升级
近日,顾家家居正式启动了“一体化整家模式”,以“全品类一体化研发设计”为核心,围绕“橱柜、定制柜、软体、配套家具、木门、护墙”等产品全套系研发生产的先发优势,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整家服务。
对于“一体化整家模式”的提出,顾家家居定制家居事业部总经理刘才亮认为,其能帮助消费者解决品类东拼西凑、购买东奔西跑、服务质量有差异等家装痛点。
事实上,这已不是顾家首次在“整家定制”上提出新思路,早在2016年,顾家就已经开始逐步建立工厂以及整套设计体系,是较早进军定制赛道的成品家居品牌。目前,顾家已经可以按照整家体系来进行整体设计,实现定制、软装成品的协同研发。
去年2月,在“整家定制”的风口之下,顾家全屋定制也发布了“新一代全屋定制+”,不同于大多数定企强调对大家居SKU的整合,顾家更强调的是设计能力、交付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等综合能力。
目前,顾家已经确立了“柜类软体双专业”的优势,可以在没有第二者介入的情况下,依靠顾家自身的产品、渠道、供应链体系,进行包括软硬装家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实现“全自制、不拼凑、零增项、自由选”,这正是顾家“一体化整家”的护城河。
由于打通了软体家居和定制家居之间的壁垒,在套系产品的定价上,顾家也拥有了更高的“弹性”。去年4月,在家居行业一轮降价战争中,顾家逆势发布了79800元的高价整家套餐,以此来满足消费者更专业、更高质、更高效的需求。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顾家只有“高价”一条路可选,在近日的顾家“一体化整家模式”发布会上,顾家就发布了39800元的产品套餐,相比起去年的“49800拎包品质套餐”,产品价格下降了,但品质反而提高了,比如增加了套餐内的可选内容,同时进一步强调售前售后的服务保障。
定制家居还能“如何卷”?
家居新范式认为,顾家“一体化整家模式”的启动,为定制家居赛道提出了一个新思路,那就是在“联盟模式”以外,家居企业想要迈入“大家居一体化”,还能有什么新打法?
在探索整家定制的过程中,目前市场上有以欧派和顾家为代表的两大“跨界模式”,分别是定制向成品跨界,以及成品向定制跨界。
通常来说,定企向成品家具跨界,大多通过“联盟模式”来实现,即多品牌共同来完成“整家定制”。
比如柜类定制企业大多没有涉及软体家具、家电等领域,因此其会通过企业间的深度合作来共享更多家居SKU,但在这一模式之下,如何实现设计配套、协同交付以及售后服务,仍是一大难题。
因此,近年不少家居巨头都逐渐用“自生产”来代替“联盟模式”,包括自有生产体系,或代工生产体系。比如欧派已经在建设软体生产线,积极摸索软装方面的经验。那么,从成品到定制,以及从定制到成品,到底哪个更难?
先从生产端来看,成品家具企业跨界定制家居往往更难。由于定制产品讲究的是“千人千面”,需要考虑不同的消费需求以及家居环境,在生产环节中不仅需要更高的精准度,还需要信息化、智能化等工业4.0级别的数字化升级。
成品家具企业往往很难快速适应定制的流程,想要模仿借鉴,也需要在定制赛道中沉下心学习。
但如果从品牌端来看,成品家具背后不仅是机械化生产,更需要的是工艺传承,这才是成品家具背后品牌文化的支撑。
在大多数成品家具的制作过程中,不少环节都需要人工参与,这些环节不是简单的机器能够替代的,有时候还要靠师傅手艺的传承,还要有审美和品质。如果缺少匠心精神,企业打造出来的软体家具虽然可以实现规模化,但往往也会失去灵魂,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高端需求。
纵观成品家居的发展历程,大多都比定制企业长,但能把产值做大的企业确实凤毛麟角,为了拿下优秀的软体家具品牌,巨头们往往还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并购,因为从0到1地发展一个软装家具并不容易。
由此来看,定制企业与成品企业彼此有着不同的生产制造流程和工艺特征,双方想要进军对方的阵地,也会是各有难处。
定制企业想要跨界进入成品家具领域,就要从相对平面的设计,转向立体的空间设计思维,更多思考如何实现舒适、美感的空间管理,以及用户的体验感受,而不仅是功能性诉求。
而成品家具企业想要往定制赛道发展,则要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企业,在保留必需人工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数字化生产、柔性供应链等能力。
“顾家模式”能带来哪些启示?
目前,顾家正在试图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体化整家”,但长远来看,顾家其实也在验证一种更新颖的“定制模式”,在没有第二者介入的情况下,顾家能否“独木成林”?这也会给其他成品家具企业带来更大的参考意义。
首先,是“顾家服务”的重要性。如何让用户选择你,购买你,还是要先了解清楚消费者到底要什么?调研显示,在家装过程中,消费者最想要的分别是“空间利用率”“个性化”以及“省时省力”。
哪怕当下的“一站式定制”已经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仍有部分高需求消费者,希望获得更有个性化的家装软装;希望可以一站式采购等,而顾家“一体化整装”就能更好满足消费者拎包入住的需求,这是“顾家服务”的核心。
而顾家多年来的成品生产经验,也将成为顾家产品专业度的先发优势,能更好解决行业内售前售后服务无保障、无法一站式交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难题。
其次,“顾家模式”是否具有性价比?定制家居的规模化发展让其产品更具有性价比,那么“顾家模式”能学习吗?目前来看,顾家已经迈过了第一道门槛,去年4月顾家位于杭州的全屋定制生产研发基地正式投产,目前已完成25亿/年的产能建设。
通过柔性生产链,顾家产品可以提高30%以上生产效率,降低约25%人工成本,最终可给消费者让利20%左右。以顾家近日发布的“一体化整家套餐”为例,相比起去年,终端售价就下降了约20%。
最后,“顾家模式”可否复制?这一点相信也是更多成品家具企业最为好奇的问题。目前来看,核心关键还是家具品牌、品类的丰富程度。
以顾家为例,旗下拥有LAZBOY、ROLF BENZ、Natuzzi等八大产品系列,在这一基础上,顾家可以进一步延展套系产品的不同风格搭配。
对于其它成品家居企业而言,当自身品牌、品类储备受限时,可以考虑先从场景式家居定制业务着手,比如寝具企业可以先尝试睡眠空间定制,比如慕思旗下的V6家居。
以床垫这一品类为例,目前市面上不少定企在推广套餐时,往往会打出“定柜类、送床垫”这样的噱头,成品家具反而成了不那么被重视的一环。但实际上,床垫往往才是卧室空间的核心,这也是成品家具反向进军定制家居的优势。
总的来看,当下的定制赛道竞争已经越发激烈,不仅卫浴、灯饰、智能家居等企业想跨界定制,定制企业也想跨界成品家具。但考虑到品牌价值的传承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短期而言成品家具向定制赛道跨界,恐怕会比定企的反向跨界更容易一点。
但这个优势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因此,不管是顾家家居还是其它成品家具企业,想要找到一个无法被行业其他企业复制的新道路,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力、生产力以及品牌力。接下来,顾家家居还需要小步快走,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降本增效”,才能更好实现弯道超车。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大家居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