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荷塘月色沙发的寓意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揭露了当时蒋介石社会的统治黑暗和一心救国的爱国热情。
《荷塘月色》文质俱佳,特别是对于文中流露出的那种似乎置之世外、独自超然的情感,确乎可以用“合乎温柔敦厚之旨”。
但朱自清一生中又确实有些举动并不“温柔敦厚”。他在不同时期写作的《执政府大屠杀记》(1926年)、《论无话可说》(1931年)、《动乱时代》(1946年)、《论不满现状》(1947年)等文章,只看题目就可读出作者的“硬气”。
至于身缠重病、带头不吃美国粮,更是洋溢着冲天的“豪气”。
这“硬气”和“豪气”,足见其为人的正直和性格的刚强。
文弱的朱自清做出这些超常举动的缘由很简单:专制、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得他原本“宁静”的心难以宁静,使得他不得不起而抗争,做出令人敬佩的壮举。
作者在上海和北京亲眼目睹了蒋介石制造的白色恐怖,洞悉蒋介石在全国的暴行,他不会视而不见,泰然处之,令他“颇不宁静”,面对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一个文弱的书生会如何做?对于一般的文弱书生,都是可能的;是勇敢的,决不逃避现实;正直的书生是愤怒的,决不会独自淡淡地忧愁,更不会独自淡淡地喜悦。解读《荷塘月色》 开头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几天”说明“不宁静”时间之长,“颇”突出“不宁静”程度之深。
开篇便是这么突兀的一句,披情入文,给文章定下情感基调,同时提醒读者寻思作者如此长且深的“不宁静”的根由。
纵览朱自清的一生,面对反动派的残暴,他总是“愤然”,并非如某些人所认为的“超然”。
既然“愤然”,也就决定了他内心的“不宁静”。——情绪处于最忧。 情绪影响行动。
不妨替“愤然”的朱自清做点假设:投身革命,尚无全面认识;挺身而出,又有生命之虞、家庭之忧;不闻不问、钻研学问,于心难以安宁。
终究想不出最恰当的办法,只能“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不宁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过程,时间之长、程度之深,足以让一个文弱书生身心憔悴。
因而必须找出办法排遣心中的“不宁静”。
“忽然”一词见出“众里寻他千百度”后的欣喜。——情绪上升。
塘边小煤屑路的特点是:幽僻,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加阴森怕人。
但这毕竟是作者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可以排遣心中“不宁静”的所在,所以“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作者却觉得“很好”,足见作者排遣心中“不宁静”之迫切。
——情绪再上升。
作者在小煤屑路上尽情享受“自由”,任何违心事、违心话“现在都可不理”,因而可以尽情地“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情绪再上升。
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描写得细腻、雅致,足见作者此时情绪之怡然。
在这静谧、清幽的环境中作者业已达到完全的“宁静”。
——怡然的情绪达到最高度且持续。
然而蝉声和蛙声将作者从静谧、忘我的境界又拽回到现实。
“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一旦回到现实,原先的“不宁静”立即恢复,甚至加剧。
蝉声和蛙声带给他羡慕和伤感:“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一个“但”字,足见其羡慕之切;“我什么也没有”,足见其伤感之深。
——情绪陡落。 出门目的是排遣心中的“不宁静”。
只享受了片刻“自由”和怡然,就被拽回到残酷的现实,于心何甘?
只能再次努力,追溯时光的轨迹,到远古的时代里去“怀古”。
“忽然”二字,足见作者无奈之际的又一欣喜。
作者饱读诗书,由眼前荷塘联想起远古的采莲旧俗及有趣的采莲场景是极自然的事。
强调采莲的“热闹”,乃是突出自己的孤寂,暗示自己对“热闹”的迫切向往。——情绪上升。
文章大篇幅引用梁元帝《采莲赋》,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
这是没有明白作者遥想远古采莲旧俗的用心。
“怀古”是假,寻找慰藉是真。
“可惜”一词流露出万般无奈:任你怎么“怀古”,躯体还在尘世。
“无福消受”四字,哀惋之情溢于言表。——情绪再降。
现实中难觅疗治心病的良方,“怀古”也只能片刻陶醉。
“于是”一词足见作者深幽的无奈。文中引用《西洲曲》,也让人们争论不已。孤立地理解这四句诗,那是偏颇的。
《西洲曲》是一首160字的乐府诗。诗中女子盼夫夫不归,而“我”则是遣忧忧不去。
两人的心境,尽管相去千百年,却又何其相似!作者通过巧妙的类比,曲折地反映了自己无奈、失望的心情。
——忧伤的情绪持续。
心中的“不宁静”难以排遣,无奈的心灵得不到慰藉。这就是《荷塘月色》的情感主旋律。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唐人诗句折射出无助游子的情愫,“不如归去”的宋人词句表达了无助游子的心声。
作者想起远在南方的故乡——江南——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里的“江南”是一个温馨的意念,一个美好的象征;想到“江南”,心灵就如沐浴春阳般和煦而温暖。
人们对“江南”有很多的解读。
把它理解为“故乡”,当更合乎作者的心境。
只有故乡的感觉此时才能给作者心灵以真正的慰藉。
——心情上升。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中的“不觉”足见作者意外和无奈的心情。
刚才还沉浸在“江南”的温暖中,片刻后又回到冷酷的现实生活,这使作者排遣“不宁静”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文章于此戛然而止,留给我们的只有空白。
但这空白并非纯然的空白,而是贮满了丰富的想象,寓满了深刻的内涵。
只要是陪他走过这段曲折无奈的心路历程,我们就可以想象出他回家后情绪变化的趋势——情绪下降,且是最低点。
所以说,《荷塘月色》坦露的乃是一个正直的文弱书生面对冷酷现实时的无奈的心路历程。
越是这书生文弱,越说明这心路历程无奈;越是这心路历程无奈,越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怒;越是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怒,越揭露反动势力暴行之恶劣!面对血腥屠杀,正直的人不会置若罔闻、选择逃避,正直的人会“敢怒”而“敢言”!
《荷塘月色》最成功之处,不是优美的景色,不是细腻的文字,不是巧妙的修辞,而是真挚的情感,那种来自文弱书生的最强烈的愤怒!
不少人把这“无奈”看成软弱,看成超然的独处。
殊不知,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一个文弱书生尚且对反动派的暴行“敢怒”而“敢言”,其他人不更应如此吗?
因而作品中的那种“无奈”并非懦弱,而是令人敬佩的勇敢!
综观《荷塘月色》,作者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勇敢而真诚地坦露了一个正直而文弱的知识分子面对暴行时的愤怒而又无奈的心路历程,强烈地鞭挞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和对人民的残酷镇压,从而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奋起抗争,推翻黑暗统治,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只有这样解读,才更切合朱自清的写作本意。
2. 荷塘月色 寓意
出自朱自清。月色朦胧荷塘美景更突出自己的孤独与无人能解的心怀
3. 荷塘月色红木沙发
应该会喜欢的。荷塘月色很中式的感觉,能营造一种比较静的感觉,老人不都喜欢偏静。而且沙发里头装的都是独立袋装簧,能很好地承托老人的身体,坐着,躺着看沙发都很舒服。
4. 荷塘月色中家的象征意义
朱自清 荷塘月色的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
5. 荷塘月色的意境是什么
描述那美丽荷塘在月光下的场景 ,让细腻的来体会歌词的意境,让我们静下心来,观赏这美景 ,并且身临其境,你能看到月光照射在整个荷塘的全景 你能闻到,荷塘中荷花的清香 你能听到你身边琴声瑟瑟 你能感觉到,有一种温暖在心里流淌 可能是浓浓的亲情,可能是甜甜的爱情,可能是深深的友情 想和你在一起,一起享受着美景。
6. 荷塘月色用典
荷塘月色作者追忆六朝采莲有什么作用?所以,原来荷塘、六朝、江南都是作者的精神避难所,他们都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江南在空间上拉开距离。
7. 荷塘月色风水寓意
据说,当年一位大人物在品尝这道菜时,刚好在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厨师还未对这道菜命名,于是这位大人物就以“荷塘月色”命名。
文艺的名字和这道清新的菜很配,从此这个菜名就流传开了。
荷塘月色是广东地区传统的汉族名菜,讲究颜色和营养配搭。其菜名是因食材中的山药、莲藕等都是生长在泥土里的,如可以买到荷叶的话,将荷叶焯水整体铺在盘子底部,菜品炒好后置于荷叶上,定会荷香四溢,荷塘月色也便更贴切。
8. 荷塘月色沙发的寓意图片
额!如果是按照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来理解的话,就是曲曲折折,坎坷不断。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大家居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