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为中式家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身非常高贵,是名位和权力的象征,后来才作为防风、隔断、遮隐的用途,起到点缀环境和美化空间的功效,为大众所喜欢。
在三千年前,屏风是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专门安放在天子宝座后面的,称为“斧钺”。它以木为框,上面裱有丝绸,并画上斧钺,象征着帝王的权利和威严。《史记》中记载:“天子当屏而立”。开始的屏风也叫作“邸”,是为了挡风和遮蔽之用,后来不断发展,品种趋于多样化,不仅有高大的屏风,也有较矮小的屏风。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演变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不再是帝王所独有的东西了,而成为了普通老百姓家中实用且具有一定装饰效果的陈设品。
汉唐时期,几乎有钱人家都使用屏风。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文《素屏谣》曰:“当世岂无李阳冰篆文,张旭之笔迹,边鸾之花鸟,张藻之松石,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装饰之中不忘表达主人的崇尚之意。汉代以前屏风多为木板上漆,加上彩绘。自从造纸术发明以来,屏风就多是用纸糊了。同时,屏风的种类也丰富起来,如玉屏风、雕屏风、琉璃屏风、云母屏风、绨素屏风、书画屏风等,不一而足。明代以后出现了挂屏,屏风逐渐成为一种装饰品。
古书记载的屏风种类以形制、题材、材质和工艺划分的居多。汉《西京杂记》有“房玄龄集古今家诫书于屏风”。唐代诗人杜牧诗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清乾隆帝作《穿杨说》一文,对“百步穿杨”成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亲自将全文538字题写在12扇折屏上。诸如历史典故、宗教神话、文学名著、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等等,工匠们使用浮雕、透雕、彩绘、镶嵌等多种手法,加以艺术升华,小小屏风成了展示文化艺术的大舞台。
唐太宗李世民的“戒奢屏”,贞观十三年,魏征写了一份《十渐不克终疏》的奏章,劝告李世民执行节俭的政策要善始终终,决不能半途而废。李世民是越看越喜欢,于是让人将魏征的这份奏章写于自己室内的屏风上,告诫自己要牢记。无独有偶,朱元璋也有一副“节俭屏”,当他读了唐朝诗人李山甫的《上元怀古》:“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为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将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要,雨花烟草石城秋。”感受深刻,传旨让人将诗写于自己寝宫的屏风上,以便朝夕呤咏,提醒自己不忘节俭,力戒奢侈。
文化的注入提升了屏风的生命力和活力,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在小小的屏风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山有仙则灵,水有龙则灵。灵,神也。本质是为人服务的,有益的将得到充分延续和发展,无益的自然经不住时间的洗礼而消失。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大家居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