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瓷墙地砖烧成过程中,诸如变形、裂砖、黑心、色差、阴阳色、黄边等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窑炉工程师和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其实,无论是工艺上或是烧成上的原因,一直以来,陶瓷窑炉工程师和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在不断地摸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由于对砖坯在辊道窑中的烧成具体变化情况不清楚、砖坯烧成机理不明,窑炉和配方的调试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生产企业造成了大量的不必要损失。探索砖坯在辊道窑中的烧成变化情况及对砖坯烧成原理的分析,能为墙地砖在工艺配方、烧成控制及整个生产工艺控制上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一、砖坯的化学组成及主要特性:
砖坯在烧成过程中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通常建陶砖坯配方组成中化学成份有SiO2、Al2O3、Na2O、K2O、CaO、MgO、Fe2O3、TiO2、H2O 、IL 等。
Al2O3——含量取决配方中粘土的用量,粘土具有可塑性、结合性、吸附性、干燥烧成收缩性及高温耐火性等,也就决定了生坯强度、坯体收缩率及烧成温度等。
Al2O3———在砖坯中具有骨架作用,硬度高,抛光光泽度好,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伴有石英晶型转变,体积、强度发生变化。
Na2O、K2O——在砖坯中主要起助熔作用,降低坯体烧成温度,由长石引入。
CaO、MgO——在砖坯中也可起助熔作用,同时具有增白和调节烧成温度范围的作用。CaO、MgO通常以碳酸盐或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煅烧中产生大量CO2、SO2气体。
Fe2O3、TiO2——也具有一定的助熔作用,在常规白料砖坯中主要表现为负面作用,因为烧后变成黑点或绿点。
H2O、IL———主要由粘土引入,其它原料如石粉、石砂等也或多或少带入一点。IL、 H2O在加热过程中逐渐挥发。配方中的塑性粘土含有上述所有的成份,瘠性原料瓷砂、石等主要含SiO2、Al2O3、Na2O、K2O、CaO、MgO等。
二、砖坯在各区的化学变化:
辊道窑通常划分为干燥窑、烧成窑的预热带、中高温带、高保温带、急冷带、缓冷带、强冷带。
砖坯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着不同的物理化学反应。
干燥窑:干燥器缓慢干燥(室温~200℃)——自由水、吸附水基本排除。
预热带:窑炉预热干燥(室温~450℃)自由水、吸附水基本排除 结构水开始排除;(450~1000℃):碳酸盐氧化分解(有机物氧化、碳酸盐、硫酸盐分解、硫化物氧化、石英晶型转变。
中高温带(1000℃~最高烧成温度):坯体氧化还原继续---液相开始生成---形成新结晶---坯体急剧收缩。
高保温带:(最高烧成温度~急冷区前)液相量增长--新结晶成长--瓷化。
急冷带(保温区温度~580℃):液相凝固--石英晶型转变
缓冷带(580~400℃):石英晶型转变--坯体缓慢降温
强冷带(400~80℃):坯体急剧降温-- 石英晶型转变
三、不同区域所造成的缺陷特征及质量因素:
1、烧成过程中常见产品缺陷
1)干燥窑最常见的缺陷:开口裂、边裂、炸坯、滴脏。
2)预热带最常见缺陷:边裂、中心裂、黑点、变形、阴阳色、黄边。
中高温带最常见缺陷:变形、尺码缺陷(大小头、大小尺码等)色差。
3高火保温带最常见缺陷:四边头边变形、尺码缺陷和色差。
4)急冷带最常见缺陷:变形、风裂、色差。
5)缓冷区最常见缺陷:风裂、脆性、变形。
6)强冷区最常见缺陷:风裂(釉裂)、变形 。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大家居网看到的,谢谢!